这两天,科技界举行了一场“盛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5月3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10位代表作大会发言,作为唯一的一位国有企业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作了题为《强化科技创新 推进军民融合 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的交流发言。
发言全文如下:
强化科技创新 推进军民融合
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大安全、大防务”领域以及军民融合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创新。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加快“五个新一代”、“四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及应用。把握智能经济时代特点,以“产品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或产品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或导致产业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或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作为新一代技术的定义标准,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新一代装备制造技术及应用、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及应用。确定微系统、信息安全、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四个基础性支撑技术领域”,重点突破其核心关键,支撑“五个新一代”产业发展。对社会上可获取的一般技术,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靠创新,航天科工掌握了商业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技术与集团化运用、强激光与信息激光、太赫兹、量子器件与应用、增材制造、社会安全体系等一批战略前沿与应用基础技术,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安全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积累经验。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思想,建立了以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实现层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架构,完善有利于推动创新举措落实的规章制度体系。2011-2015年集团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1.5%,重点支持前沿技术独立创新、跨研究院的联合创新,以及自由组合的“双创”团队创新。特别设立自主创新基金,支持各类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创新概念先导性研究。注重采取新措施,进一步拓宽员工成长通道,挖掘各类人才潜能,激发创新活力。目前,集团45岁以下重点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总研究师占比超过30%,建立了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科技创新成功率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效。航天科工创新体系建设的总原则是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同步创新(简称为“三创新”)。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武器装备重点型号任务以及涉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实施11个“三创新项目”,并按照“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原则,设立17个“三创新特区”,通过实施骨干人员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资审批权限适度下放等政策措施,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累计形成有效发明专利660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十二五”期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国防科学技术奖234项。 四是主动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洪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航天科工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产业链配套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创建我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并对接国际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业。目前,入驻航天云网的企业超过12万户,涉及制造业的各个门类,汇聚社会“双创”项目近1000项,有力提升了我国制造业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全集团现有近2000个各类“双创”团队,其中前沿基础探索团队100余个,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技术应用创新型团队1600余个,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300余个,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航天科工将认真贯彻本次大会精神,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指南,持续深入推进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建设,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系统性创新,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为战斗力和生产力,为我国如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