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长沙,冬雨连绵。
7801研究所冲刺100天的热潮却依旧不减,随处可见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的辛勤身影们。深入一线,有着这样一群“孤独”的身影,他们总是踏着晨曦去,披星戴月归,他们是这个喧嚣繁华城市的晨行者,亦是夜归人。少了与家人朝昔相处的他们也许并非真的“孤独”,只是极具责任心的他们将自己一天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工作,与各类难关难题较劲,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岗位职责,为企业发展倾注心血。
在高精尖的航天领域,“工匠”并非一个与粗笨、简单、体力活联系到一起的词,它代表着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追求和高成就感,这个群体本身应自带光芒,却不常被人留意。大干四季度里,研究所一线的他们同样用专注、坚忍、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着匠心,以精湛高超的技术突破自我,克服种种难题。“吃的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他们是航天湘军中平凡的一份子,在这个四季度里展示了研究所一线全能过硬的素质、积极向上的风采。
决战四季度,将接线图构架于脑中的“金牌匠人”
寂静又寒冷的深夜,研究所三号楼二楼灯光亮如白昼,各种颜色的电线堆满了桌子,画满虚实线的设计稿纸密密麻麻散开,眉头紧锁的杜升正全神贯注地忙于手中接到的紧急任务,此时,上完一天白班的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杜升,7801研究所无线装配工,清秀的面孔下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03年入所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多个型号研制产品的试制装配工作。聪明的头脑,熟练的手法,刷漆灌封、单板焊接、接线焊接、以及产品结构装配等工作他全都在行,平时肯学肯专研的他是所内许多设计师钦点的项目“金牌”焊接负责人,也是同行眼中的技能达人。除此之外,杜升还是两个可爱孩子的父亲,其中小女儿才刚满三个月,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今年,7801研究所以定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中标某研制项目,而杜升就是负责此项目的整机接线与结构装配工作。在此项目竞标前,杜升一直处于紧急加班赶进度状态, 5+2、白加黑俨然成为一种常态。也就在这段期间,杜升的小女儿出生了,在短暂陪伴分娩的妻子后,杜升留下几句叮嘱,便继续投身至工作岗位中,这个三十儿而立的男子汉心中固然放不下妻儿,但他深知当下最重要的是竭尽全力尽快完成手中的项目,才能让近年来大家付诸心血的产品顺利交付。
“开启头脑风暴的匠人”日常工作中,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杜升为“杜哥”,他不仅为人谦虚低调,待人亦十分真诚。他常告诫弟子,“干我们这一行要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工作做慢一点没事,但一定要做好。”杜升现在从事的研制项目由于参考资料少、工艺设计文件不完善,装配焊接难度大,他时常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着手前就将接线设计图构架于脑中,积极配合工艺、设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为研制产品的工艺编写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资料,为后续项目工作开展筑牢基础。
冲刺四季度,将工作时常排第一位的“精铣组长”
12月3日深夜,7801研究所机加车间厂房灯火通明,一位忙碌的身影扎根在此,临时接到的某项目突击任务让他忙得忘记了今天是自己30岁生日,他就是7801研究所机加车间精铣组组长刘旭风,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告别了20岁的青春,这个小伙选择将自己30岁的第一天奉献给一线车间,忙于加班作业的他,接到家人的电话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大干四季度倒计一百天以来,刘旭风率领的精铣组每天热血奋战,他们总是主动请缨,加班加点,发扬了“吃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的精神。作为小组长的他牺牲了许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作为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他总是愧疚没时间多陪陪孩子。“提升某型号旋转主轴装配一次交检合格率”是精铣组大干四季度里主要奋战任务之一,前一阵子,该零件质量有所下降,作为组长的刘旭风是这个任务主要牵头人之一,为解决这个难题他率领组员连续几天加班深夜,反复实验、摸索探究,在仔细分析项目剖视图后,小组最终设计出工装,以工装面为基准,成功消除机床误差,以工装整面压住,受力均匀,通过实验合格率达到预期要求。
“从工匠中成长为智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想要把他的工作做好,必须要磨练好自己的工具使其锋利。对于从事铣工行业的刘旭风而言亦是如此,他的锋利“工具”不仅体现在握在手中的各类器具,还有脑中各类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工匠”的他,更想成为一名“智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刘旭风不忘增强自身专业素养,作为小组长,他时常思考怎样将小组从技能专业、团队合作等方面建设的更加完善,他主动申请参加各类班组长培训,并认真总结每次培训做好笔记,结合目前班组实际情况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一线生产中,从而提高班组整体管理水平,为四季度里更高效智能的生产保驾护航。
奋战四季度,将韶华岁月倾负于事业的“全能女匠”
大干四季度里,巾帼不让须眉,7801研究所总有许多女员工冲在前面,不畏苦、不怕累。今年52岁的武娟梅是装调与试验中心一名普通员工,在四季度里,她与年轻人一同加班加点,冲在最前线。
入所17年以来,武娟梅见证了7801所发展的各个阶段,历经了大大小小的各类项目,如今已经退休返聘的她也即将伴随着四季度的结束在12月为自己划上职业生涯的句号。被年轻一辈亲切地称呼“娟梅姐”的她,性格和善,与人为乐。单板焊接、接线焊接、产品结构装配……她熟知装配车间各类工作,也时常乐于帮助后辈,悉心教导传授各类技能,“金牌匠人”杜升也是娟梅姐的徒弟之一。“亲切、随和、耐得烦的全能女匠”是同事对伍娟梅的评价,她是后辈眼中亲切的姐姐,亦是装配车间律己宽人的典范,四季度以来,突击任务居多,加班的事常有,为了照顾居住远的组内其他成员,她总是放弃休假,主动请缨加班,来得最早,回得最晚。
“最后的四季度,最美的纹路”武娟梅对待工作一直秉承着“做好做极致”的理念。在岗位十余年以来,勤学勤思考的她收获了各类荣誉,也滋生了些许皱纹。岁月在这位“全能女匠”脸上留下皱纹予以见证,但这些皱纹却是美丽的。对于武娟梅而言的“最后四季度”里,她依旧扎实做好手中工作,按时完成任务。每天工作之余,下班回家后,她还会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资料、潜心专研技术。
平凡而美丽,像武娟梅这样的航天女匠以独有的细腻和坚韧,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再次唱响航天精神的主旋律。用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做好,并做到最好,这就是伍娟梅诠释的“工匠精神”。
敢创四季度,将高超技能奉献于岗位的“手艺大师”
看似平凡的车工工作,其实与我国国防事业紧密相连。“细心严谨话不多”这是工作时,同事对陆晓军的评价,作为7801研究所机加车间车工特级技师,今年55岁的他,从业38年以来,斩获了许多荣誉:湖南省操作能手、航天技能大奖、局先进工作者、所先进工作者、所特殊贡献奖等。日常工作中,陆晓军能熟练使用外圆车刀、镗孔刀、螺纹刀等十几种刀具,加工精度从0.1mm、0.01mm、0.002mm直至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
“挑战与超越,刀尖上行走的艺术”四季度以来,机加车间异常繁忙,作为组内资深的车工特级技师,陆晓军总是冲在前头把难活、累活自己干,主要承担所内高精度(0.005mm左右)零件车精密加工的他,因为不畏困难、肯于专研经常一站在车床前就是十几个小时,成为组内加班最多的人。某型号关键零件精度需改制加工到0.005mm以内,一时给加工人员带来难题,陆晓军主动承担了此加工任务,凭着多年的精密加工经验,他改良刀具的刃磨几何角度,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成功将此零件精度保证在0.002mm以内,达到设计要求。“磨刀不易,更难的是用心”,磨刀是车工入门的基本功,虽然枯燥,但磨好一把刀一需要用心,尤其是精密加工需要的刀具,如今陆晓军已将入行磨刀时领悟到的真谛运用到精密加工中。
作为有着多年一线实践经验的技术大师,在不断提升自我技能水平的同时,陆晓军也会花大把时间悉心教导传授弟子,从1979年至今,他一共带过10多个徒弟,一视同仁,耐心引导,倾囊相授。他成为了弟子们的行业“领路人”,也期盼着弟子发挥各自特长,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特长,成为行业里的精英。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他们是大干四季度里将匠心付诸于工作的航天工匠,也是7801研究所爱岗敬业的一线代表,看似平凡的他们做着不平凡的事,大国利器上,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多年来,他们扎根于一线土地,并以”极致”为名的工匠精神滋润回报着这片土壤,辛劳与汗水让他们收获喜悦、收获成长。
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也助推了航天事业的向荣发展。
|